早在2015年7月,中央深改组第十四次会议就审议通过《环境保护督察方案(试行)》,明确建立环保督察机制。督察工作将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的形式,对省区市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开展,并下沉至部分地市级党委政府部门。当年12月31日至次年2月4日期间,中央环保督察试点在河北展开。时隔5个月,首批8个中央环保督察组相继进驻内蒙古、黑龙江、江苏、江西、河南、广西、云南、宁夏,元明粉,开展督察工作。此后,2016年11月下旬至12月底,矿产元明粉,第二批7个中央环保督察组分别对北京、上海、湖北、广东、重庆、陕西、甘肃等省份进行了督察。2017年4月下旬至5月底,第三批7个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陆续进驻天津、山西、辽宁、安徽、福建、湖南、贵州7省份。8月7日,第四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启动,组建8个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,分别负责对吉林、浙江、山东、海南、四川、西藏、青海、新疆(含兵团)开展督察进驻工作,实现对全国各省(区、市)督察全覆盖。
在过去的2017年,我国化工产业“涨”声一片,成为了贯穿全年的关键词之一。以环氧树脂、树脂等为代表的原材料企业多次集中下发涨价函,“涨”到停不下来。全国矿产、副产元明粉价格也是涨了一轮又一轮。2017年与2016年同期相比上游矿产元明粉生产企业山西、四川、河南严重开工不足、产量大减,全年总产量减少20-30%左右,粘胶剂短纤维元明粉,价格走势持续上调,同比2016年价格上涨50%左右。踏入12月,进入秋冬大气污染高发季节,波及多省的“严停产令”来袭,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年产能30余万吨厂全部停产,以及部分外资化企限停产的到来,再加上临近春节假期,物流停运,断货频现,对于元明粉行业上下游化工企业来说这整整一年都充满着挑战。
全国五大矿产元明粉产地除河南桐柏明星化工有限公司未开产之外,其他的四大产地江苏、山西、四川、湖南都有不同程度的价格上调。据元明粉行业资讯了解,此次涨价主要是各产地出口订单较多,内销受到短期内持续涨价,客户买涨心理加大;另外元明粉下游客户加大存货,元明粉各生产厂都没有库存;第三是与11月20号要进入本年度元明粉各厂家的冬季停产检修有关。
预测:短期来看,元明粉这轮出口订单大多数会在12月初结束,而国内正值采暖季,优质元明粉,环保强压下,环渤海、长三角区域需求量不大。元明粉生产商一定会抓住这次限产时机提价。
长期看,明年环保形势仍然不会下降,元明粉生产商也会依然执行全年限产保价政策。两三年之内国内元明粉基本实现产销平衡。